清香谁许比荼蘼。
作者介绍
丁谓(九六六~一○三七),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爲饶州通判。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户部判官,权三司使。大中祥符初因阿谀真宗封禅,拜三司使。五年(一○一二),进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后出知昇州。天禧三年(一○一九)以吏部尚书復参知政事。四年,爲枢密使,迁平章事(《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九六)。干兴元年(一○二二)封晋国公。仁宗即位,爲山陵使,获罪贬崖州司户参军。明道中以秘书监致仕。景祐四年卒(同上书卷一二○),年七十二。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刀笔集》二卷、《青衿集》三卷、《知命集》一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东都事略》卷四九、《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丁谓诗,今从《西崑酬唱集》(《四部丛刊》本)、影印《诗渊》等书录得一百二十五首,编爲二卷。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句》是宋代丁谓所作,内容为:"清香谁许比荼蘼。"
这里是对清香与荼蘼的比喻。荼蘼是一种花,也叫海棠花,它在中国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美丽而短暂的事物。诗人在这首诗中借用荼蘼的形象来表达清香的珍贵和难得。
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
清香谁许比荼蘼,
芳魂香绕不离身。
短暂芬芳难久留,
人生如梦不停停。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围绕着清香和荼蘼之间的比较展开。诗人在开头问道,有谁能够与清香相比拟,与荼蘼一样美丽而短暂。接着,他表达了清香的特质,称它是一种芳魂,绕在人身边,意味着清香是一种令人陶醉的香气。然而,作者也指出了清香的短暂性,暗示人们无法永久保留清香的存在。最后,诗人将人生与梦境相比,暗示人生如梦一般短暂,不停地流转。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短暂性,通过清香和荼蘼的比喻,唤起读者对于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并意识到一切都是瞬息即逝的,需要及时把握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