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赠徐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5:32:05诗人:罗隐 |  朝代: 唐代 |  7

灵蛇桥下水声声,曾向桥边话别情。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
还把馀杯重相劝,不堪秋色背郧城。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安陆赠徐砺》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诗中描绘了在安陆灵蛇桥下听到水声的情景,并表达了作者对徐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蛇桥下水声声,
曾向桥边话别情。
一榻偶依陈太守,
三年深忆祢先生。
尘欺鬓色非前事,
火爇蓬根有去程。
还把馀杯重相劝,
不堪秋色背郧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蛇桥下听到水声时的心境。灵蛇桥是安陆的一座古桥,水声清澈悦耳,使人心旷神怡。诗人曾在桥边与徐砺告别,并对徐砺印象深刻。他回忆起与徐砺一起度过的时光,感叹时间的飞逝和相聚的不易。诗中的“一榻偶依陈太守”指的是诗人陪伴陈太守的时光,而“三年深忆祢先生”则表达了对徐砺的深深思念。

诗词中还描述了诗人的岁月的流转。诗人感叹时光的流逝,托物言志,把衰老的自己比作被沙尘侵蚀的发丝,而燃烧的火则象征着充满热情的年轻时光的消逝。诗句“尘欺鬓色非前事,火爇蓬根有去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哀叹。

最后两句“还把馀杯重相劝,不堪秋色背郧城”则是诗人对徐砺的诀别之言。诗人希望徐砺能继续享受人生,不再忧虑,尽情享受余下的美好时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整首诗词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灵蛇桥下的水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同时,诗中还渗透了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感慨,给人以深思之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an-lu-zeng-xu-l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