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嗟耆旧,人亡独简编。
家藏六君帖,何必万人传。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跋本朝六名公帖》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对逝去的时代和人物的惋惜之情,并倡导珍重六位名公的字画作品,不必追求广为流传。
诗词的中文译文:
道丧嗟耆旧,人亡独简编。
家藏六君帖,何必万人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的时代和人物的哀叹之情,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态度。"道丧嗟耆旧"表达了作者对时代逝去的感慨,感叹时光荏苒、岁月不饶人。"人亡独简编"则强调了在众多名公中,只保留了六位的字画作品,显示出作者对他们的特别珍视。
诗的后两句"家藏六君帖,何必万人传"传达了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这些字画作品已经被他家所珍藏,不需要追求在广大人群中传播,因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多少人知晓,而在于它们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的独特性。
这首诗通过对逝去时代和人物的哀叹,以及对文化遗产的重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呼吁。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过去的辉煌,保留和传承文化的精华,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欣赏,更是为了将它们传承给后世,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其中的价值和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