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福寺对橙菊有感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4 03:25:36诗人:裘万顷 |  朝代: 宋代 |  16

平生爱菊陶彭泽,清夜移橙杜草堂。
千载时魂招不得,独留风味在僧房。

作者介绍

裘万顷(?——~一二一九),字元量,号竹斋,江西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明嘉靖《江西通志·人物志》)。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授乐平簿(《慈湖年谱》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召除吏部架阁。七年,迁大理寺司直,寻出爲江西抚干,秩满退隠西山。十二年再入江西幕,未及一月卒于官所。有《竹斋诗集》三卷,至明代始有刊本。事见本集附录宋杨简《大理司直裘竹斋墓志铭》、吴潜《乞裘竹斋幸元龙遗泽表》。 裘万顷诗,以宜秋馆刊裘氏裔孙裘镜秋手校之《宋人集·甲编》三卷、附录一卷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断句一联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保福寺对橙菊有感》

中文译文:
平生热爱菊花在彭泽,静夜里将橙色花朵移至杜草堂。千年的时间已无法招引逝去的灵魂,只留下那风味独自存在僧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裘万顷创作的《保福寺对橙菊有感》。诗人以保福寺为背景,表达了对菊花和橙色花朵的深深热爱之情。他在静夜里将橙色的花朵移至杜草堂,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诗中的“千载时魂招不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与人物的怀念之情。无论怎样呼唤,已逝去的灵魂已经无法再回来。然而,尽管时光不复,诗人仍然感叹着那沉淀在菊花和橙色花朵中的风味。这里的“风味”可以理解为时间的沉淀,也可以理解为菊花和橙色花朵所散发的独特气息和韵味。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菊花和橙色花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充满哲理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生命的脆弱。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菊花和橙色花朵的描写,诗人将自然景物转化为情感的寄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思考和隽永之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ao-fu-si-dui-cheng-ju-you-g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