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六(一作攀龙引)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10:30:35诗人:顾况 |  朝代: 唐代 |  体裁: 辞赋 |  22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作者介绍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尝为韩滉节度判官,与柳浑、李泌善。浑辅政,以校书徴,泌为相,稍迁着作郎。悒悒不乐,求归,坐诗语调嚯,贬饶州司户参军,后隐茅山,以寿终。集二十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悲歌六(一作攀龙引)》是唐代顾况创作的一首诗,诗意婉转悲凉,描绘了轩辕黄帝飞升仙界的一段神话故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为:
黄帝驾云腾空仙,离开鼎湖已三千年。
周游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与星辰相连。
骑龙遨游八极天,轩辕的弓和剑无人知晓。
东海的青童传递消息。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轩辕黄帝飞升成仙的场景,表达了对黄帝离开人世的悲悼之情。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始祖,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整体和精神象征。他的“仙”,意味着超越凡尘,超脱世俗,成为神仙。

诗中提到了黄帝离开鼎湖已三千年,暗示了他离开人间已经很久。黄帝在仙界周游三十六洞天,这里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洞天福地,一种仙境的象征。洞中的日月和星辰相连,形容洞天仙境的壮丽景象。

骑龙遨游八极天,展现了黄帝在仙界遨游的壮丽场景。轩辕黄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君主和武将,他的弓和剑代表了他的英勇和英明。然而,人间已经没有人知晓他的英勇事迹和功绩。

最后一句提到东海的青童,寄托了人间对黄帝的思念之情。青童是传说中海神东海龙王的侍从,他传递消息可能表示黄帝离开后,人们仍然通过祭祀和传说纪念他。

整首诗唤起人们对黄帝的敬仰和惋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黄帝英勇事迹的称颂和思念之情。同时,通过描述黄帝成为仙的细节,诗中也融入了神话传说的魅力,使整首诗兼具诗性和神话故事的味道。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ei-ge-liu-yi-zuo-pan-long-yi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