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行(一作白邙山)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0 18:11:33诗人:张籍 |  朝代: 唐代 |  23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作者介绍

张籍,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贞元十五年登进士第,授太常寺太祝。久之,迁祕书郎。韩愈荐为国子博士,歷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当时有名士皆与游,而愈贤重之。籍为诗长于乐府,多警句,仕终国子司业。诗集七卷,今编为五卷。

作品评述

诗词:《北邙行(一作白邙山)》
朝代:唐代
作者:张籍

洛阳北门北邙道,
丧车辚辚入秋草。
车前齐唱薤露歌,
高坟新起白峨峨。

朝朝暮暮人送葬,
洛阳城中人更多。
千金立碑高百尺,
终作谁家柱下石。

山头松柏半无主,
地下白骨多于土。
寒食家家送纸钱,
乌鸢作窠衔上树。

人居朝市未解愁,
请君暂向北邙游。

中文译文:
北邙道在洛阳北门外,
悲伤的丧车辗过秋草。
车前的人们齐声唱着薤露歌,
高高的坟墓新近耸立。

朝朝暮暮有人送葬,
洛阳城中人更是众多。
千金耗费立起高百尺的碑,
最终成为谁家祖先墓下的石头。

山顶的松柏几乎无人问津,
地下的白骨多过掩埋的土。
寒食节时家家都在送纸钱,
乌鸢却将纸钱衔到树上筑巢。

人们居住在朝市中仍未解愁,
请你暂时离开前往北邙游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洛阳北门外的北邙道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充满悲伤和凄凉气氛的墓地的触动和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北邙道上丧车辚辚,草木凋零的景象,暗示着人们离别和死亡的无情,使整个场景充满了哀伤。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人们在丧车前唱薤露歌,薤露是一种植物,象征忠诚和哀思。这里的歌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

之后的两句描绘了高耸的坟墓,白峨峨形容坟墓的高大和洁白。这表明死者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墓地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人们朝夕送葬,洛阳城中人更是众多。这里揭示了唐代洛阳城繁华热闹的一面,也暗示了死亡无情而常在。

再之后的两句描述了立碑和墓碑下的石头,以及这些石头最终的归宿。这反映了人们对于名誉和身份的追求,但最终一切都会归于虚无。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山顶的松柏几乎无人问津,地下白骨多过土。这里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对比,表达了生死之间的对立和人生的短暂。

最后两句描述了寒食节时家家送纸钱,乌鸢却将纸钱衔到树上筑巢。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纸钱是给逝者的祭品,而乌鸢将纸钱衔到树上筑巢,暗示了逝者已经离去,不再需要这些祭品,也呼应了生死的对立。

整首诗以北邙道为背景,通过描绘墓地的凄凉景象和人们对死者的缅怀,展现了生死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诗人通过反思墓地和人世的对比,呼唤读者暂时离开繁华的都市,前往北邙游玩,以寻找一份宁静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墓地的景象,并通过对自然和人类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整体氛围凄凉而悲伤,引发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ei-mang-xing-yi-zuo-bai-mang-shanj3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