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4:25:05诗人:杨冠卿 |  朝代: 宋代 |  19

沄沄西江水,送我沙边舟。
当时送行客,勉我无久留。
晤言宛如昨,庭叶忽再秋。
人生寸心违,何以消吾忧。

作者介绍

杨冠卿(一一三八~?),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尝举进士,官位不显,以诗文游各地幕府。与范成大、陆游等多有唱和。撰有《客亭类稿》、《草堂集》等。清四库馆臣据旧刊《客亭类稿》巾箱小字本,并补缀《永乐大典》所收诗文,釐爲《客亭类稿》十四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杨冠卿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客亭类稿》爲底本。校以宋刊巾箱本(简称巾箱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津阁本(简称文津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悲秋》
朝代:宋代
作者:杨冠卿

悲秋,杨冠卿倾诉离别之情,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

沄沄西江水,送我沙边舟。
这里描绘了江水流淌的景象,作者坐在沙滩上的小船上,准备离开。

当时送行客,勉我无久留。
描绘了当时送别的朋友们,他们劝告作者不要久留,继续前行。

晤言宛如昨,庭叶忽再秋。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告别时的交谈,语言仿佛就像昨天一样。而庭院的树叶突然又变成秋天的颜色,暗示时间的流逝。

人生寸心违,何以消吾忧。
这两句是诗词的核心,作者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忧愁。他感到人生的命运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并不一致,这种违背引发了他的忧愁。

赏析:
《悲秋》这首诗词以描写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作者的离别场景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不舍之情。通过描述西江水流淌、沙边舟行和送别的场景,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的对话和时间的流转,更加深化了诗人的忧愁之感。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反思,他感到内心真实的痛苦与人生的命运并不一致,这种矛盾让他陷入了忧愁之中。整首诗以悲秋的意境贯穿始终,通过对离别和内心痛苦的描绘,引发读者共鸣,使人深思人生和情感的复杂性。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ei-qiuwtz.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