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0:02:19诗人:王昌龄 |  朝代: 唐代 |  体裁: 悲哉行 |  21

勿听白头吟,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辞君永飞遁。

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涣之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作品评述

《悲哉行》

勿听白头吟,
人间易忧怨。
若非沧浪子,
安得从所愿。

北上太行山,
临风阅吹万。
长云数千里,
倏忽还肤寸。

观其微灭时,
精意莫能论。
百年不容息,
是处生意蔓。

始悟海上人,
辞君永飞遁。
—————————————————————————
中文译文:
不要听那些白发人吟诗,
世间的忧愁与怨恨易发生。
若非我这浪子身世,
怎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往北攀登太行山,
站在风中感受吹拂。
长云飘荡数千里,
转瞬间消失肤寸。

看着它微小又短暂的存在,
精神的意义难以言表。
百年光阴不容停息,
生活的奇妙蔓延于此处。

终于领悟到了海上的人,
告别君王永远逃跑。
—————————————————————————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反叛和追求个人理想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和人生无常的反思。诗中通过对生命短暂的描绘,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个人努力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渴望。

诗的开头勉励人们不要听从那些年老的人吟诗,意味着他们的诗词可能会满怀忧愁和怨恨,不可轻信。接着,诗人以自我身份介入,表达了他是一个放浪的人,只有摆脱社会束缚,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之后,诗人描述了北上太行山的景色,描绘了长云飘动的壮丽景象。但是,他也指出了云的存在是如此微小和短暂,人们很难从中获得任何深刻的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新的觉悟。他认识到生命短暂,百年光阴不能停息,所以要追求生活中为自己带来乐趣和意义的事情。他告别了君主和权力,选择了永远逃离。

整体而言,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痛苦和追求个人理想的渴望,呼吁人们摆脱世俗纷扰,追逐内心的自由和幸福。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ei-zai-xingpk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