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知濂溪,爱莫助之。
邹子知之,久而敬之。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彼莲之美》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彼莲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敬仰之情。
诗词中的“彼莲”象征着一种高尚、纯洁的美,它的美丽令人心醉神迷。诗中的第一句“受知濂溪,爱莫助之”,表达了作者对彼莲之美的赞美,他感叹自己虽然欣赏到了这种美,却无法为之增添任何东西。这句话中的“受知濂溪”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濂溪(指濂洞,古代有名的景区)中得到了启发和感悟。
接下来的两句“邹子知之,久而敬之”,表明作者通过某种方式传达了自己对彼莲之美的认识和感受给名叫邹子的人,而邹子在长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对这种美产生了敬仰之情。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彼莲之美的推崇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显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思考。这种美被描述得如此高贵和纯洁,使人不禁产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的语言,通过对彼莲之美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美的态度和情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纯粹美的敬仰,同时也可以引发对美的思考和对高尚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