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山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21:13:50诗人:皎然 |  朝代: 唐代 |  体裁: 音乐 |  19

山翁亦好禅,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汲泉有春渡。
幽僧时相偶,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弥高独游步。
如何区中事,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恋石行仍顾。
宿昔情或乖,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此心冥去住。

作者介绍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作品评述

皎然的《别山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仙境的离别之情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

诗人在诗中提到山翁,指的是在山中隐居的老人,他喜欢修道修炼,通过静心禅思来获得内心的宁静。诗人向山翁借来风溪树,是想借用他的幽雅清静的环境来寻找内心的宁静。

诗人在山中采药时离山峰很近,汲取泉水时有春渡,这些景物都表现出山中的宁静和清新。

诗中还提到了幽僧和仙子,他们是诗人山中的伙伴,时常相聚。幽僧指的是悠闲无忧的僧人,而仙子则是诗人的想象中的神仙女子。这些人物的出现,使诗中的环境更加神奇、梦幻。

诗人自认为自己的心境高迈,可以战胜世俗的纷扰,独自在山中游荡。然而,有人与诗人争夺这片林中的宁静,打乱了他的安宁。

诗人在离别山后再次回到山中时,心中对于山中美好的回忆一直挥之不去,一路上心猿意马地思念山中的石头和风景。诗人对过去的感情有点乖张,但最后希望能够保持清晰无误的诗文创作。

诗人最后提醒读者,不要嘲笑他的松声,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去,就算再回来,也不会停留。这里的松声可以理解为诗人写作创作的声音,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安静之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仙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同时,通过山翁、幽僧和仙子等形象的描写,使诗中的环境更加神秘、梦幻,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美好幻想。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ie-shan-sh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