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侯墓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6:09:23诗人:张俞 |  朝代: 宋代 |  13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作者介绍

张俞,字少愚,又字才叔(《青琐高议》前集卷六),号白云居士,益州郫(今属四川)人。屡试进士不第。仁宗宝元初,西夏事起,曾于蜀上书陈攻取十策,诏赴阙。庆历元年(一○四一),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不就(《续资治通鑑长编》卷一三三)。隠居青城山白云谿,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述

《博望侯墓》是宋代张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博望侯墓》的中文译文: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诗意:
这首诗词以博望侯墓为背景,描绘了君王对博望侯的赞美和对战争英勇的讴歌。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博望侯忠诚和英勇的赞美。

赏析:
1. 诗中的"九译使车通"意指九辆马车,象征着权势和威严。这句话表达了君王通过这些马车传递命令和指示,以统一国家和激励战士们战斗的决心。

2. "君王悦战锋"一句表达了君王对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赞赏和喜悦之情。它反映了君王对博望侯的崇敬和对他在战场上展现的勇气和才能的赞美。

3.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这句话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诗人对统一和和平的追求。"四夷国"指代四方的敌国,"一枝筇"则是指单一的竹棍或箭矢,意味着国家的统一和和平只在于战争的胜利。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有力的表达,展现了对博望侯的崇敬和对战争的讴歌。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和和平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战乱和动荡。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价值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o-wang-hou-m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