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隐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5:04:47诗人:韩偓 |  朝代: 唐代 |  28

屏迹还应减是非,却忧蓝玉又光辉。
桑梢出舍蚕初老,柳絮盖溪鱼正肥。
世乱岂容长惬意,景清还觉易忘机。
世间华美无心问,藜藿充肠苎作衣。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卜隐》是唐代诗人韩偓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屏除世事的纷扰,消减是非的烦恼,
却忧虑在这世间再没有出现像蓝色的玉石一样的光辉。
桑树的枝头出现了蚕蛹,显示蚕正在继续发育,
柳絮飘舞遮盖了溪水,鱼儿因此肥胖起来。
纷乱的世界不容许长久的安逸,美丽的风景总是容易被忘却。
在这个世间中,华丽并不是我所关心的,
我满足于吃穿,不需要华丽的生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安逸、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韩偓说明了诗人对世事烦恼的厌倦,他希望能够摈除纷扰,减少是非,过上清静的日子。然而,他却担忧这个世间再也找不到像蓝色的玉石一样宝贵的东西。这里的蓝玉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稀缺与珍贵。

诗中还描绘了一些自然景物,如桑树上的蚕蛹和河边的柳絮,诗人运用这些景物来表达春天的美好和丰收的景象。同时,诗人提到了纷乱的世界和易逝的风景,暗示着世事无常,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被时间所遗忘。这种思考让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奢华和华美生活的不关心。他认为吃穿温饱便已足够,不需要奢华的外在装饰。这种对物质生活的简约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真实与纯粹的追求。

总之,《卜隐》以简洁而优美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并以自然景物和对物质生活的拒绝,展示了对内心真实与简约的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bo-yinhw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