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强为人师,宁不自愧。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不知吟》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不知阴阳,不知天地。
不知人情,不知物理。
强为人师,宁不自愧。
中文译文:
不知道阴阳,不知道天地。
不了解人情,不明白物理。
却自认为是人们的导师,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邵雍的作品,它表达了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情感。诗中的主人公自称为"不知吟",意味着他对许多重要的事物和知识一无所知。他不了解阴阳、天地、人情和物理,但却自以为是人们的导师。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自以为是与无知的嘲讽和自省。
诗中的"阴阳"和"天地"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宇宙的基本构成和运行规律。"人情"则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而"物理"则是指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规律。诗中的主人公对这些重要的知识和概念一无所知,却自称为人们的导师,表现出一种虚伪和自负的态度。
最后两句"强为人师,宁不自愧"则是诗人的反问和讽刺。他在问主人公,作为一个一无所知的人,如何能够自称为别人的导师,同时也暗示主人公应该感到羞愧和自省。
整首诗词通过对主人公的描述,揭示了一种虚伪和自负的态度,并以反问和讽刺的方式呈现。它提醒人们要谦逊和虚心学习,不可自以为是,以免陷入无知和愚昧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