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夜雨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0:20:14诗人:宋庠 |  朝代: 宋代 |  13

春色无情老,宵云有恨低。
轻寒借鸿驶,早暝入乌啼。
晦烛风生幔,漂花溜涨溪。
滴階兼被草,聊此況凄迷。

作者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残春夜雨》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时的凄凉景象,将残存的春天与夜雨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哀思。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春天的美景渐渐消逝,夜雨低垂带有怨恨。微寒中借助鸿雁飞翔,初暮时进入乌鸦啼叫。昏暗的烛光在风中摇曳,飘落的花瓣漂浮在涨满的小溪中。阶梯上滴落的雨水混合着葱茏的草木,勉强说明了这种凄凉迷茫的境况。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残春与夜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逝去春天的无奈。诗人以春色已残和夜雨的降临作为意象,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沉思。诗中描述的景象朦胧而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极富诗意的意境。

整首诗以春天的衰败为背景,通过描写雨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思。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鸿雁飞翔、乌鸦啼叫、风中的烛光、漂浮的花瓣等,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呼应,交织出一幅幽深而凄美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和凄美的情感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呈现了一种深邃而动人的诗意。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忧伤与迷茫,体味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进而引发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an-chun-ye-y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