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贪生不足评,舍生取义亦难明。
娥知有父不知死,当日何心较重轻。
作者介绍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爲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謚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曹娥》是杜范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诗中描绘了曹娥的形象,表达了她为了坚守亲情而舍生取义的故事。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举世贪生不足评,
舍生取义亦难明。
娥知有父不知死,
当日何心较重轻。
诗意:
这个世界上对于贪图生命的人来说,评价是无法衡量的。
舍生取义的行为也常常难以被理解。
曹娥明白有一个父亲,但并不知道他是否已经去世,
当初她是怎样衡量生死轻重的呢?
赏析:
《曹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关于舍生取义的故事。诗中的曹娥被描绘成一个坚守亲情的女性形象。她明白父亲的存在,但对于他是否还活着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选择了为了亲情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种选择显得非常艰难和不易理解。
诗中的第一句“举世贪生不足评”表达了世人对于生命的珍惜,很难评价一个人为了什么样的理由而舍弃生命。第二句“舍生取义亦难明”强调了舍生取义的行为常常难以被理解和解读。最后两句“娥知有父不知死,当日何心较重轻”则通过对曹娥内心的思考来呼应诗题,探讨了她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所经历的心境。
这首诗词通过简单的字句,却展示了人性中最高尚的情感,即对亲情的坚守和牺牲。它引人深思,使读者反思生命的价值,以及在面对困境时,如何权衡个人和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