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冬日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3:39:05诗人:杜荀鹤 |  朝代: 唐代 |  27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杜荀鹤,字彦之,池州人。有诗名,自号九华山人。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復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衆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作品评述

《长安冬日》是唐代杜荀鹤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腊饶风雪,
闲房冻坐时。
书生教到此,
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
形枯柏一枝。
还应公道在,
未忍与山期。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长安景象。寒冷的天气中,诗人孤独地坐在冰冷的房间里。他是一位书生,来到这个地方接受教育。然而,他发现人生的天意变幻莫测,难以预测。他听到了苦苦哀鸣的猿猴叫声,看到一棵干瘦的柏树。诗人认为应该追求公道正义,但他不忍心与大山为伴,决定不再追随山水的期望。

赏析:
《长安冬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冷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大世界中的孤独与迷茫。诗中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寒冷的冬天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冻坐寒室,表现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沉思。他以书生的身份来到这里,希望通过学习得到启迪和改变命运,但却感受到天意难以捉摸的变化。

诗中的猿猴和柏树形象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境遇。猿猴的哀鸣象征着人们对命运的呼唤和抱怨,而干瘦的柏树则暗示了生命的枯萎和沉寂。诗人认为应该坚持追求公道和正义,但他也选择了一种退隐的态度,不愿与山水为伴,不再期待外界的变化。

整首诗以冬日的冷凄景象作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和对人世间喧嚣的疏离。它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境遇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ang-an-dong-riliy.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