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赠别)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7:10:03诗人:李石 |  朝代: 宋代 |  体裁: 边塞 |  11

凌波庭院藕香残。
银烛夜生寒。
两点眉尖新恨,别来谁画遥山。
南楼皓月,一般瘦影,两处凭阑。
莫似桃花溪畔,乱随流水人间。

作者介绍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朝中措(赠别)》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凌波庭院中,藕香依然残。银烛夜晚亮寒。两点眉尖心生新的恨,分别以来,不知谁描绘了遥远的山峰。南楼上皓月照耀,瘦影宛如纤细的薄纱,在两处倚着栏杆。却不如桃花溪畔那样美,随波逐流,世间一片混乱。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别离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凌波庭院和银烛夜寒,营造出一片凄凉的氛围。诗人感到眉间有了新的苦恼和遗憾,以至于分别以后,他甚至不知道远山是由谁绘制的。南楼上的皓月和身影则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挫折感。与美丽的桃花溪相比,诗人在人世间的生活就像随波逐流的水一样混乱。

赏析:
《朝中措(赠别)》抒发了诗人对别离的深深思念和对世俗浮华的抱怨。诗中运用了众多意象来描绘情感,如凌波庭院、银烛、眉尖、遥山等,使整首诗显得幽美而富有感染力。在描述南楼上的皓月和倚栏的瘦影时,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之情。并通过对桃花溪的比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整首诗以简练的词句,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ao-zhong-cuo-zeng-bierq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