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坐寓兴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51:38诗人:权德舆 |  朝代: 唐代 |  体裁: 山水 |  14

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
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
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
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作者介绍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歷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復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僕射,谥曰文。德舆积思经术,无不贯综,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而醖藉风流,自然可慕,为贞元、元和间缙绅羽仪。文集五十卷,今编诗十卷。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畧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晨坐寓兴》是唐代权德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译文:
清晨坐在虚斋中,人群安静未喧闹。
突然间一室之内,我看到万物的源头。
达到了深深的悲伤,带来了纯净的教益。
环境的变化常使我满足,理念的胜利有时无言。
亭台树木见到了荣枯,静止的水体了解纯净与浑浊。
在世间漂泊的人们,这个道理很难讨论清楚。

诗意:
《晨坐寓兴》描绘了作者在清晨坐在虚斋中的情景,他感受到了万物的源头和变化,产生了深深的悲伤。然而,这种悲伤却带来了纯净的教益,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作者在这种境界中体会到,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满足感和理念的胜利有时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他通过观察亭台树木的荣枯和静止的水体的清浊,领悟到了世界的无常和纯净的本质。最后,作者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漂泊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些道理,因为它们超越了言语和表达的能力。

赏析:
《晨坐寓兴》通过作者清晨的静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诗中的虚斋象征着心灵的净土,作者在这个安静的空间里,通过观察万物的变化,感受到了深深的悲伤。这种悲伤并非来自外界的刺激,而是对万物无常性的领悟和对世俗的超越。作者通过这种悲伤,得到了内心的净化和教益。

诗中的“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变化的满足感,以及理念的胜利无需言语的方式。作者通过观察亭台树木的荣枯和静止的水体的清浊,体会到了世界的无常和纯净的本质。最后,作者指出这些道理难以被世俗的人所理解和论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在清晨静坐中的灵感与领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于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这首诗词既有禅宗的意味,又融入了道家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en-zuo-yu-xi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