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刘秋圃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0:53:28诗人:丘葵 |  朝代: 宋代 |  11

十年江上理丝化,此日桐城喜见君。
造化由来穷我辈,俗儒安得与斯文。
人间腥腐荃俱化,圃化宽间菊自芬。
万里秋天愁不尽,取将风月与谁分。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呈刘秋圃》是宋代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十年江上理丝化,
此日桐城喜见君。
造化由来穷我辈,
俗儒安得与斯文。
人间腥腐荃俱化,
圃化宽间菊自芬。
万里秋天愁不尽,
取将风月与谁分。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丘葵在十年间流浪江湖的心情,他在桐城遇到了刘秋,感到非常欣喜。作者通过描绘人间的世俗和腐朽,以及自然界的美丽和高尚,表达了对命运和人生境遇的思考。他感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困境,认为世俗儒家学说无法与真正的文化精神相提并论。作者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琐碎和痛苦,寻求心灵的自由和高尚。

赏析:
《呈刘秋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首句“十年江上理丝化”以江上理丝化的形象比喻作者多年来在江湖漂泊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时间的感叹和对岁月流转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此日桐城喜见君,造化由来穷我辈”表达了作者在桐城相遇刘秋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造化对于普通人的局限和不公。接着,作者以“俗儒安得与斯文”这句话,批判了世俗的儒家学者,认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和追求文化的真谛。

下一节,作者通过“人间腥腐荃俱化,圃化宽间菊自芬”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人间的腐败和自然界的美好。他认为人世间的污浊和腐朽无法与花园中盛开的菊花相比,意味着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质和自然的美好。最后两句“万里秋天愁不尽,取将风月与谁分”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事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他感到无法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外界的风景分离,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美好的时光和情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与高尚的追求。通过对比和借景抒怀的手法,揭示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和对真善美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eng-liu-qiu-p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