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蚩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5 13:01:57诗人:李廌 |  朝代: 宋代 |  19

氓之蚩蚩不足数,四月五月蒙松雨。
闭门县榻二十年,不见孺子与文举。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蚩蚩》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蚩蚩的人生难以计数,四月五月笼罩在松雨中。闭门自困了二十年,不曾见到孩子和有才华的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自述方式,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和遗憾。诗中的"蚩蚩"形容了人生的渺小和无足轻重,象征着诗人个人的无奈和无力。"四月五月蒙松雨"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与诗人相对照的是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闭门县榻二十年"表明诗人长期闭门不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自我放逐和封闭使他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几乎没有,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人和机会。

"不见孺子与文举"揭示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之情。他既未能见到自己的孩子成长,也未能接触到有才华的人,这使他感到无比沉痛和遗憾。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被命运束缚的无奈和对人生的痛苦思考。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简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孤独。它通过对人生的反思,唤起了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遗憾的思考。同时,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子的情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i-chiedv.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