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秋光入句频,门前积雨少来人。
利名到底成何事,赢得江硝自在身。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酬陈子与》是宋代刘宰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门外秋光入句频,
门前积雨少来人。
利名到底成何事,
赢得江硝自在身。
这首诗词以描绘门外秋光和门前积雨的景象为开头。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寂寥之感。门外的秋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门前积雨少有人来,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静和与世隔绝的状态。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名利的疑问。他问自己,利名到底能带来什么?这种追求名利的行为究竟值得吗?通过这种质问,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态度。他认为利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为它们是虚幻的,不能长久地使人满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说自己赢得了江硝,意味着他获得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被名利所束缚。江硝是一种可以用于制作火药的物质,这里象征着自由和解放。诗人通过这一象征,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名利的质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态度。诗意深远,启发人们反思追求名利的意义,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