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别那无梦,重游自有期。
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作者介绍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始举进士。谒钱塘太守姚合,合视其貌陋,甚卑之。坐定览卷,乃骇目变容。馆之数日,登山临水,无不与焉。咸通中,一举不得志,遂遯会稽,渔于鑑湖,太守王龟以其亢直,宜在谏署,欲荐之,不果。干自咸通得名,迄文德,江之南无有及者。殁后十余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干其一也。后进私謚曰玄英先生,门人杨弇与释子居远收得诗三百七十余篇,集十卷。今编诗六卷。
作品评述
酬故人陈乂都
远别那无梦,重游自有期。
半年乡信到,两地赤心知。
坐久吟移调,更长砚结凘。
文人才力薄,终怕阿戎欺。
译文:
回应陈乂都
远离那无梦幻,重游自有时机。
半年乡信到,两地红心相知。
坐久吟咏调子,更长砚台结霜。
文人才力薄,终怕强敌欺凌。
诗意:
这首诗是唐代方干写给故友陈乂都的回信。诗中表达了离别之后的思念和期待重逢的情感,也反映了文人对自身才能的不足和对强敌威胁的畏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首句“远离那无梦幻,重游自有时机。”将离别的痛苦与重逢的期盼相对比,传达了作者对重逢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念。
接下来的两句“半年乡信到,两地红心相知。”表达了作者收到故乡的来信后的喜悦,也表明了两地之间的情谊深厚。
接着的两句“坐久吟咏调子,更长砚台结霜。”描绘了作者长时间坐在案前吟咏调子,以及久坐导致的砚台结霜的寒冷景象,这也暗示了文人才力薄弱的现状。
最后一句“文人才力薄,终怕强敌欺凌。”表达了作者对自身才能的不足和对强敌威胁的忧虑,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世俗的无奈与警惕。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和畏惧,以简练的语言传递出真挚的情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ou-gu-ren-chen-yi-du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