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雨过草萋萋,桑枯阴浓麦穗低。
春色难留人易老,落花风里杜鹃啼。
作者介绍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出城》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的郊外景象,展现出了春天的离别和衰老之感。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郊原雨过草萋萋,
桑枯阴浓麦穗低。
春色难留人易老,
落花风里杜鹃啼。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写郊原上雨过后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离别和衰老之感。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对人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和思考。首两句“郊原雨过草萋萋,桑枯阴浓麦穗低”,通过描绘雨后的郊外景象,草地的绿色、桑树的凋零、麦穗的低垂,呈现出春天的离别和衰老之感。这些景象与人的生命和光阴相对应,进一步强调了时光易逝的主题。
接下来的两句“春色难留人易老,落花风里杜鹃啼”,通过描绘春天的变化和离别,进一步突出了人生短暂的现实。春色难以永远停留,人也容易衰老,而落花飘散的景象和杜鹃的啼叫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更替。这些意象有力地传达了作者对光阴流转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诗中的离别和衰老之感,以及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引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光的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