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垂杨岸,行春诗酒徒。
苍头前引道,拄杖挂葫芦。
作者介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出郊》是宋代赵汝鐩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二月时节,杨柳垂临岸边,我漫步在春天的田野间。前面一位苍头引路,手拄着杖杖上挂着葫芦。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走出城市郊外,感受自然的美妙。春天的标志之一,垂柳,优雅地依偎在岸边,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诗人漫步在春天的大地上,欣赏着春天的美景。苍头引路,象征着诗人在田野间行走时的伴随者,也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拄杖挂葫芦则展示了诗人行走的姿态和随身携带物品,给人一种闲适自在的感觉。
赏析:
《出郊》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宁静。垂杨岸的景象使人感到舒适和宁静,传递出一种安详的氛围。诗人步行在郊外的道路上,体验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苍头引道的形象是诗人行走中的伴随者,也增添了诗意的田园氛围。拄杖挂葫芦则传达出诗人悠闲的心态,似乎他对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行走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一种宁静和惬意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赋予了读者一种平和而愉悦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