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英何幸奉经筵,俗状婆娑艾服年。
兰叶初窥图上字,奎钩乍识禁中天。
坐凭重席惭清问,能读三坟赖众贤。
犹藉向来稽古力,不然须合早归田。
作者介绍
某闻望之补郡,常雅意于本朝;长孺爲郎,每注情于禁闼。皆欲恢明景化,徽序懿纲。宣硕惠于政经,奉清光于昼接。前闻尽在,茂躅可徵。恭惟学士淑问熙朝,英猷秀世。颁条列土,重季布之股肱;陪议外庭,凑吾丘之智略。果膺绿诏,入觐紫宸。盖丕绩以上闻,表清衷之弥属。饬东方之骑,飞鞚载严;趣舍人之装,輶轩既御。而某夙叨恩纪,敢嘿颂声。才愧巴人,莫预弥高之唱;惠同嘉树,愿赓勿剪之谣。谨斋沐成七言四韵送行诗三章,缮写捧诣客次,祗候陈献。理非逮意,言且无文,甫成怫悦之辞,少系中和之作。
作品评述
《初侍讲筵有感上呈经筵诸公》是宋代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迩英何幸奉经筵,
俗状婆娑艾服年。
兰叶初窥图上字,
奎钩乍识禁中天。
坐凭重席惭清问,
能读三坟赖众贤。
犹藉向来稽古力,
不然须合早归田。
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祁在初次参加讲筵(讲学会)后的感慨之作。他感叹自己有幸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学术讨论中,但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学问浅薄,与那些博学多才的前辈相比,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他希望能够借助前辈的智慧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宋祁对自己学识的谦逊和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诗中的“迩英”指的是讲筵的主持人,他幸运地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的学术讨论中。诗人用“俗状婆娑艾服年”来形容自己的平凡和学识的不足,与那些博学多才的前辈相比,自己还只是刚刚开始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诗中的“兰叶初窥图上字,奎钩乍识禁中天”表达了诗人初次接触到高深的学问时的惊叹之情。他发现自己对于那些学问的了解只是皮毛,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学习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
诗人在诗中坦诚地表示自己的惭愧和羞愧,他坐在重要的席位上,却无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他感激那些前辈学者的智慧和贡献,因为他们的学问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最后两句“犹藉向来稽古力,不然须合早归田”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执着和决心。他希望能够借助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努力学习,否则只能早早地回到农田中去。
这首诗词展现了宋祁对学问的虚心态度和对前辈学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决心。通过自嘲和自省,他呈现了一个谦逊而坚定的学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