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洞溪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1 06:45:06诗人:方干 |  朝代: 唐代 |  25

气象四时清,无人画得成。
众山寒叠翠,两派绿分声。
坐月何曾夜,听松不似晴。
混元融结后,便有此溪名。

作者介绍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始举进士。谒钱塘太守姚合,合视其貌陋,甚卑之。坐定览卷,乃骇目变容。馆之数日,登山临水,无不与焉。咸通中,一举不得志,遂遯会稽,渔于鑑湖,太守王龟以其亢直,宜在谏署,欲荐之,不果。干自咸通得名,迄文德,江之南无有及者。殁后十余年,宰臣张文蔚奏名儒不第者五人,请赐一官,以慰其魂,干其一也。后进私謚曰玄英先生,门人杨弇与释子居远收得诗三百七十余篇,集十卷。今编诗六卷。

作品评述

处州洞溪

气象四时清,
无人画得成。
众山寒叠翠,
两派绿分声。
坐月何曾夜,
听松不似晴。
混元融结后,
便有此溪名。

诗词中文译文:
处州洞溪

四季的天气清澈明朗,
没有人能够画得出这样的景色。
众山凝结着寒冷的翠绿,
溪水分成两股发出清脆的声音。
坐看月亮从未有过夜晚,
听松树声音不像晴天。
自从混元融合之后,
这个溪流才有了这个名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温州洞溪的自然景色,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赞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洞溪的景色,通过描绘四季的天气和山水的美丽,展现出洞溪的清新和韵味。诗中描述的众山凝结的翠绿和溪水的清脆的声音,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而“坐月”和“听松”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月亮和松树的独特情感。最后两句诗则表明,这个洞溪之名是在混元融合之后才得以形成,意味着洞溪自然景色之美是在自然力量和元素的融合中产生的。

整首诗以简约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洞溪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叹之情。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自然环境中的细节,诗人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奇妙。这首诗旨在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u-zhou-dong-x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