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帘读易有深功,一炷清香过日中。
赤帝元来协青帝,南风初至似东风。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春夏之交风雨弥间耳目所触即事十绝》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春夏之交,风雨交织,耳目之间所触及的景象随处可见。读易经下帘,颇有深奥的功效,一炷香燃烧至日正午。赤帝(太阳)原本与青帝(东方神)相辅相成,南风初至仿佛东风吹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受。作者通过下帘读易经,寻求心灵深处的启迪与修炼。同时,他感受到风雨交加的气息,以及南风初至所带来的东风的迹象。通过这些景象的描绘,诗词传递了一种对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交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通过下帘读易经一事,体现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赤帝"和"青帝"的形象,表达了太阳和东方神之间的协调与互补关系,以及南风初至所带来的春季的到来。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留白和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对于自然界和宇宙秩序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un-xia-zhi-jiao-feng-yu-mi-jian-er-mu-suo-ca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