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遗论久难明,独有河汾与杜陵。
工拙人休计曹马,兴亡天亦恨桓灵。
大星忍向中宵落,老柏空馀千载青。
再拜征途重回首,雪风吹断泪成冰。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辞武侯庙》
中文译文:
三分遗论久难明,
独有河汾与杜陵。
工拙人休计曹马,
兴亡天亦恨桓灵。
大星忍向中宵落,
老柏空馀千载青。
再拜征途重回首,
雪风吹断泪成冰。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沉痛的感慨。诗人孙应时提到了"三分遗论",指的是历史上的权谋和斗争,但这种分析和论述很难完全理解。然而,只有对于河汾和杜陵这两个地方,才能够看到真正的历史风貌。诗人认为,权谋之人的聪明与愚拙并不能决定历史的兴衰,天命也在恨古时的桓灵帝。在深夜,繁星黯淡无光,古柏树虽然存活了千年,但已失去了昔日的翠绿。诗人再次回首征途,感叹往事如烟,雪风吹过,泪水凝结成冰。
赏析:
《辞武侯庙》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权谋和兴衰的悲叹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河汾、杜陵和桓灵等历史元素,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人事的无常。同时,诗人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繁星黯淡、老柏树的凋零,以加强对时光流转和岁月沧桑的感受。整首诗意境凄凉,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给人以思索和反思的空间,展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才情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