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陈用之王奕世袁明复三子和篇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4:20:37诗人:舒岳祥 |  朝代: 宋代 |  26

药留残焙火,枕避近溪风。
意澹琴三叠,人和酒一中。
处遭兵祸后,已觉世缘空。
安得飘然去,茅庐海上峰。

作者介绍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爲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着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爲《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次韵答陈用之王奕世袁明复三子和篇》是宋代舒岳祥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药留残焙火,
枕避近溪风。
意澹琴三叠,
人和酒一中。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隐逸之情。作者在这里以药留残焙火和枕避近溪风的方式暗示自己避世隐居的生活态度。他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通过远离尘嚣、远离喧嚣的环境来达到这种境界。

作者的意念像是三叠琴音般的澹泊,以此表达出他对世事的淡泊态度。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象征,它的音韵柔和、婉转,与作者内心的宁静和淡泊相呼应。作者希望通过这种心境的培养,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人与酒的结合则象征着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作者借酒喻人生,将人生比作一杯酒,既有甜美的滋味,也有苦涩的滋味。他将人生的苦乐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人生的真实看法,以及对世事的体悟。

处遭兵祸后,
已觉世缘空。
安得飘然去,
茅庐海上峰。

在遭受兵祸之后,作者对尘世的缘分已经产生了一种空虚的感觉。他思考人生的意义,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的境界。他渴望自己能够像飘然而去一样,离开尘嚣,远离俗世的喧嚣和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茅庐海上峰则是他向往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世的理想境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尘世的思考,表达了一种隐逸之情。作者希望通过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获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境界既是对人生的思考,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i-yun-da-chen-yong-zhi-wang-yi-shi-yuan-mi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