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20:02:57诗人:刘子翚 |  朝代: 宋代 |  29

岂惭辛苦把渔竿,犹有机心傍钓滩。
文定书堂最深稳,何如袖手试观澜。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次韵明仲幽居春来十首》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岂惭辛苦把渔竿,
犹有机心傍钓滩。
文定书堂最深稳,
何如袖手试观澜。

诗意:
诗人自谦辛勤努力,像是把渔竿投入水中,寻求丰收的希望。即使在钓滩边也不忘心思机巧。文定书堂是诗人的安身之所,代表着安稳深远的学问境地。诗人表示,与其闲散地旁观大势的变化,不如坐享其成。

赏析:
这首诗以渔竿和钓滩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在人生中的努力与取舍。渔竿象征着诗人辛勤的努力,而钓滩则代表着他在生活中的尝试。诗人用“岂惭”表达了自谦之情,表示自己并不以辛劳为耻,反而有着对成功的期望。他提到自己有着机心傍钓滩,表明他在选择和努力中充满智慧和策略。接着,诗人将注意力转向文定书堂,将其比作安稳深远的学问之地,显示出他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和珍视。最后,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示,宁愿坐享其成,袖手旁观,而不是过于介入世事的变化。这种观念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自在的心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努力与收获的思考,及对淡泊名利的追求。通过渔竿、钓滩和书堂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展示了自己对生活和学问的态度,同时也引导读者思考个人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i-yun-ming-zhong-you-ju-chun-lai-shi-shouf5f.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小孤山
张耒
一峰枝水孤剑立,古庙开帘双脸红。水边古木老龙蛰,山下水色磨青铜。我来扁舟望有祷,万顷春水清溶溶。明神报我意加厚,嗟我荐献愧不丰。重游知复在何日,府仰天地身飘蓬。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软语温言
温和的话语。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