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作计未为疏,尽有奇功可屡书。
但得相寻双脚健,不须论报计琼璩。
作者介绍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作品评述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木瓜坞》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与山作计未为疏,
尽有奇功可屡书。
但得相寻双脚健,
不须论报计琼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方岳在山居中与大自然相处的心境和感悟。
诗的第一句“与山作计未为疏”,表达了方岳与山相处的默契与融合,他与山相互交流,没有疏远感。这里的“与山作计”意味着方岳和山一起度过时光,共同体验生活。
接着,“尽有奇功可屡书”,表明山的伟大和卓越之处,山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奇妙的力量,让人感叹不已。这里的“奇功”可以理解为山的瑰丽景观、壮美山势或者山的气势磅礴。
然而,诗的下半部分“但得相寻双脚健,不须论报计琼璩”则提醒人们,尽管山有着巨大的魅力,但在欣赏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行动。无论是攀登山峰还是欣赏山景,都需要双脚的力量和行动的支持。诗人认为,与山相伴之时,不需要用贵重的礼物或者报答来衡量,而是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行动的能力。
这首诗词通过山与人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健康身体和积极行动的呼吁。它提醒人们珍惜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强调了身体健康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整首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