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赵保之清明即事五绝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2:36:00诗人:洪咨夔 |  朝代: 宋代 |  12

看花何必只长安,到处韶华总一般。
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次赵保之清明即事五绝》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看花何必只在长安,
到处的春光总相同。
虽然家境贫寒晚,
也能享受春天的盛宴。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贫困的人在清明时节的感受和心境。诗人洪咨夔表达了一个思想,即在春天来临的时候,不必局限于在富裕繁华的长安城欣赏花朵,因为到处都有同样美丽的春光。即使家境贫寒,也能够享受到春天带来的愉悦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诗人洪咨夔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花朵和春光的描绘,表达了一个超越物质条件的思考。他认为无论在哪里,春天的景色都是一样美好的,人们无需局限于特定的地方才能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诗人通过对家境贫寒的描写,强调了个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感受美好事物的唯一条件。即使在贫穷的环境中,人们也可以通过欣赏春天的盛景,感受到自然的恩赐和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词的五绝形式,每句四个字,简洁明了,韵律流畅。通过短小精悍的句子,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整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并从简单的事物中寻找快乐和美好。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i-zhao-bao-zhi-qing-ming-ji-shi-wu-jueqr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