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腹贪书颇自强,年来得失正相当。
须知耳目尘埃尽,始见山林日月长。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次仲氏韵》是宋代文人孙应时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追求知识的渴望和自我奋发的精神,以及通过沉浸于山林之间,远离尘埃世俗,感悟日月长久的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
枵腹贪书颇自强,
年来得失正相当。
须知耳目尘埃尽,
始见山林日月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省的口吻来描述作者对于求知的渴望。"枵腹贪书"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颇自强"则显示了他自我奋发的精神。这种贪求知识的态度与努力工作的成果相互平衡,"年来得失正相当",显示了作者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的坚持和努力。
接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通过远离尘埃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以及在山林之间感悟日月长久的境界。"须知耳目尘埃尽"意味着当我们将精力集中于外物之上时,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美与价值。而当我们超越这些纷扰,沉浸于山林之间时,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日月变化的永恒之美。"始见山林日月长"表达了作者通过与大自然相互交融,最终开启了对于时间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词通过对知识追求和心灵追寻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于内心平静和超越时空的渴望。它呼唤人们关注内在的价值,超越物质的追逐,去追寻那些真正持久和美好的事物。同时,它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的珍视和对自我奋斗的坚定信念。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