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06:50:59诗人:文天祥 |  朝代: 宋代 |  16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
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
江少秋风老,湖山晚日晖。
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作者介绍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爲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爲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着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爲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着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爲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爲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爲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是宋代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
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
江少秋风老,湖山晚日晖。
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和人物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客人的身影在千里之外,年华如柳树围绕着他们,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白云在山石间飘荡,黄鹄从微弱的烟雾中出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江河的秋风渐渐老去,湖山的夕阳照耀着大地,表现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景色的壮丽。最后,诗人站在高台上远眺,感叹着广阔的原野上小牛初次吃饱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丰饶和生机。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的形象,展示了文天祥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悟。通过对客人、白云、黄鹄、江河、湖山和郁孤台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自然世界。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客人的身影与千里之外的鱼、年华与柳树的围绕、白云与山石的对比等,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意境。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ui-yu-lou-he-hu-duan-yi-y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