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洪文父问仁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1:47:38诗人:钱时 |  朝代: 宋代 |  15

自心自过自知非,痛划根芽事眇微。
个裹工夫真切已,百年羁旅一朝归。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答洪文父问仁二首》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思考和自身经历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自心自过自知非,
痛划根芽事眇微。
个裹工夫真切已,
百年羁旅一朝归。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思考和个人历程的感慨。诗人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批判自己的过错和不足。他深深感受到人生的种种矛盾和苦涩,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和业绩微不足道。然而,他也坚信自己付出的努力是真实而深刻的,并且在百年的困顿和流浪后,最终会在某一天回归到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首句“自心自过自知非”,诗人扪心自问,坦诚地承认自己的过错和不足。接着,他以“痛划根芽事眇微”来形容人生的种种纷争和矛盾,表达了对于世事的无奈和苦涩之情。

然而,诗人并不消极失望,他以“个裹工夫真切已”表明自己的付出是真实而深刻的。这句话中的“个裹工夫”意味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诗人坚信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实际的成果。

最后两句“百年羁旅一朝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的渴望和希望。在漫长而坎坷的一生中,经历了百年的困顿和流浪,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回归到自己的家园,找到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整首诗词虽然短小精炼,却包含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以自省和自责的态度,对人生的矛盾和社会的困顿进行了揭示和反思。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个体努力和追求的坚信,以及对于归家和内心安宁的渴望。这首诗词在简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a-hong-wen-fu-wen-ren-er-shouji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