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寺平山堂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16:04诗人:梅尧臣 |  朝代: 宋代 |  18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大明寺平山堂》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大明寺平山堂中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大明寺平山堂为背景,描绘了这个地方的景色和气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元素。首先,诗中提到了陆羽烹茶的地方,说明这里备有宴席和娱乐设施,可能是一个雅致的休闲场所。接着,诗人用"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的句子描绘了大明寺平山堂所在的地势。"蜀"指的是蜀地,即四川的地形;"连吴"指的是与吴地相连,即江苏的地形。这句诗意味着大明寺平山堂所在地势高低起伏,既有蜀地的山冈之形,又与吴地的山色相连。

接下来,诗中提到"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这句诗以比喻的方式描述了大明寺平山堂所见景色的变化。"毫发开明镜"表示即使一根细毫也能反映清晰的景象,表明景色的细腻和清晰。"阴晴改画图"表达了景色因天气不同而变化,就像画卷上的图案不断变换一样。这句诗传递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变化的体验。

最后两句"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则带有一种思古怀人的情怀。"翰林"指的是文人士子,"忆否"表示能否回忆起过去的景色和情景。作者在这里问道,文人是否能够回忆起这样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此景大梁无"表示这样的景色和氛围在大梁(指汴京,即宋代都城开封)无法找到。这句诗点明了大明寺平山堂的独特和珍贵之处,暗示着文化和历史的断裂与流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明寺平山堂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文化遗产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色的变化和细节,展示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敏感和感慨。这首诗通过对大明寺平山堂的描写,呈现了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文化景观,同时也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a-ming-si-ping-shan-ta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