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
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
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
春坊幸无事,何惜借三年。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代杭民答乐天》
翠幕笼斜日,
朱衣俨别筵。
管弦凄欲罢,
城郭望依然。
路溢新城市,
农开旧废田。
春坊幸无事,
何惜借三年。
中文译文:
翠绿的帷幕笼罩着斜斜的阳光,
礼服的红衣庄严地坐在离别的宴席上。
管弦凄凉即将结束,
城郭遥望却依然如故。
道路上溢满了新建的城市,
农田上开垦废弃已久的土地。
春坊里幸福无事,
又何必计较借来的三年。
诗意:
这首诗是元稹在唐代写的,他写作了一首应对乐天的诗。诗人在描绘杭州的景色时,用了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的描写,来表达他对杭州的离别之情。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到了杭州的发展与变迁,道路上新建的城市和农田上废弃的土地重新被开垦,描绘出一个昌盛而兴旺的城市景象。最后两句表示诗人在杭州幸福无忧,不再计较他曾在此借用的三年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杭州的景色和发展变迁,通过对杭州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感情和对乐天的回应。整首诗以杭州的景色变迁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感慨。诗中的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离别之情和落寞之感。在描绘杭州的现状时,诗人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性的词句,如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表达了对杭州兴旺的情感。最后的两句则充满了信心和对新生活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整首诗简洁明快,运用了对比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新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