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幕笼斜日,朱衣俨别筵。
管弦凄欲罢,城郭望依然。
路溢新城市,农开旧废田。
春坊幸无事,何惜借三年。
作者介绍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歷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徵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僕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翠色的帘幕遮挡着斜照的阳光,穿着朱色衣裳的客人们严肃地告别宴席。管弦乐器的声音凄凉而忧伤,仿佛不想离去。城墙和郊外的景色依然如故。道路扩展到新的城市,农田也重新开垦。春天的街坊非常平静,不必担心过多的事情,为什么要借三年的时间呢?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元稹所处的时代中,城市正在不断扩张,旧有的农田也被重新开垦。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对于这种变化的态度是淡然的。他认为,城墙和郊外的景色依然如故,春天的街坊也非常平静,没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心。这种淡然的态度反映了元稹对于世事变迁的一种超然心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兴衰变迁,通过对城市变化和春天的安宁平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淡然超脱的态度。元稹的诗歌形式简洁,语言清新自然,表现了唐代文学的特点。诗中凄凉的音乐和遥远的城墙,表达了时间和历史的感受。整首诗在抒发对于时光流转与生命之脆弱的感慨之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ai-hang-min-da-le-tianm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