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宣王答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8 19:35:13诗人:罗隐 |  朝代: 唐代 |  21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代文宣王答》是唐代罗隐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儒家的儒学对于文化的崇尚,以及诗人自身对于儒家思想的领悟。

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在三教之中,儒家受到最尊崇,
武将们为了尊崇儒者,
放下兵刃武器,崇尚文化。
而我现在还披着蓑衣草帽,
你们何必去读那些经典坟墓呢?
佛教的宝楼侵犯着碧波草原,
道家的宫殿悠然飘在青云之上。
如果要说颜闵和英灵在哪里,
他们绝对不会羞辱了李老君。

这首诗以夸张的方式表达了儒家学派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儒家学派受到最高的尊崇,许多武将们也以儒学为依归,甚至放下了武器。诗中的诗人罗隐自称披蓑衣草帽,嘲讽那些专注于读经的人们,认为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儒学的真谛。

诗人还通过描绘佛教和道家的景象,对比了不同教派对于文化和修养的追求。佛教的宝楼侵犯着碧波草原,暗示佛教的世俗化,而道家的宫殿悠然飘在青云之上,象征了道家的超然境界。

最后两句,“如果要说颜闵和英灵在哪里,他们绝对不会羞辱了李老君”,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领悟儒学思想的人的赞美。颜闵和英灵是儒家的杰出代表,李老君是道家的神仙,诗人认为他们不会羞辱对于儒学的真正领悟。

整首诗以夸张的手法,利用对比和夸张的表达,展现了儒家学派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儒学思想的理解和赞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ai-wen-xuan-wang-da.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赵崇森
群胥推案去,一客抱琴来。唤起高山趣,驱除俗吏埃。耳根从此净,指法看君开。剩欲传佳操,仙舟且莫回。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两鬓如霜
鬓鬓角的头发。两边的鬓发白如霜雪。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