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髻唐衣八尺长,试看风骨已昂藏。
丹成屡诧飞升去,客至多称吐纳忙。
近习星文兼卖卜,每寻洞穴不赍粮。
或云曾与阵抟遇,拟问先生乞睡方。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道士》
丫髻唐衣八尺长,
试看风骨已昂藏。
丹成屡诧飞升去,
客至多称吐纳忙。
近习星文兼卖卜,
每寻洞穴不赍粮。
或云曾与阵抟遇,
拟问先生乞睡方。
中文译文:
道士的丫髻盘得高高的,穿着唐朝的衣袍,长达八尺。
试看他的风姿骨骼,已经昂然藏于内心。
他多次修炼成仙,飞升而去,这让人感到惊奇。
每当有客人到来,他忙于吐纳调息的修行。
他近来专研星象文书,同时也兼卖算卜之术。
他常常寻找洞穴修行,却不依赖俗世的食粮。
或许他曾经与阵法相遇过,想向道士打听请教如何入眠的方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道士的形象和生活状态。道士盘起高高的丫髻,穿着唐朝的衣袍,身形高大挺拔,内心深藏着坚毅和自信。他经历了多次修炼,最终成为了仙人,以飞升的方式离开尘世,这让人感到惊叹。每当有客人到来,他专心致志地进行吐纳调息的修行,表现出他对修道之道的专注和努力。他研究星象文书,同时也兼卖算卜之术,显示出他对于宇宙和命运的探索和了解。他常常寻找洞穴作为修行之地,不依赖世俗的食粮,体现了他对于物质欲望的超越。诗中还提到他可能曾经与阵法有过接触,想向道士请教如何入眠的方法,这一切都展示了他在修道之路上的奇遇和追求。
整首诗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道士的形象和生活,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玄妙的意象和隐喻。通过描写道士的外貌和修行状态,展现了他在道路上的坚定和专注,以及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思考人生的本质和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