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愫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0:08:43诗人:郑樵 |  朝代: 宋代 |  8

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圣人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作者介绍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着《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着述繁富,所着《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爲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涤愫》是宋代文学家郑樵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贤者不饱食,何为仕与农。
圣人诡时,何为世所宗。
显晦既有因,盛衰亦偶逢。
先秋而后春,俄顷自雍容。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贤者与普通人、圣人与世人之间的思考和观察。作者认为贤者并不在乎享受丰衣足食,这样的人为何要选择官职或从事农耕劳作呢?而圣人往往在不同的时节行动,但他们的行为却被世人所尊崇。作者观察到人的命运和荣辱的变化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偶然的因素。无论是盛世还是衰落,都是暂时的,像秋天之后必将迎来春天一样,人生的转变也是短暂而自然的,最终会回到安宁和舒适的状态。

赏析:
《涤愫》通过对贤者、圣人以及人世间变迁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人生观。诗中提到贤者不追求物质上的饱食,这可以理解为他们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不是功名利禄。诗中的圣人被描述为在不同的时节中行动,这暗示着他们超越了世俗的时间观念,他们的行为超越了常规与规律,因此才受到世人的推崇。诗中也提到人生的盛衰和命运的变化是有原因和偶然性的,这是对人生无常和变幻莫测性的思考。最后,诗中以秋天过后的春天来比喻人生的转变,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即无论经历过程中的种种起伏与变化,最终都会回归平静和幸福的状态。

《涤愫》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贤者、圣人和人世间变迁的描绘,诗词传递出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境界的意境。同时,诗中的乐观主义态度也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和安慰,鼓励人们面对人生变迁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i-suihl.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