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既倒悬,将身费椒糈。
朝行畏日薄,暮行畏龃龉。
娵娃虽见珍,宁嫭心未许。
展转溷餔歠,敢俟庆云举。
作者介绍
郑樵(一一○四~一一六二),字渔仲,号溪西遗民,莆田(今属福建)人。居夹漈山,学者称夹漈先生。高宗绍兴间多次献书,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授右迪功郎、礼兵二部架阁(《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七九)。寻改监潭州南岳庙。给札归钞所着《通志》。三十一年,《通志》成,授枢密院编修,兼摄检详诸房文字(同上书卷一九三)。次年病卒,年五十九(宋周必大《辛巳亲征录》)。着述繁富,所着《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在史学界有极大影响,此外尚有《尔雅注》、《夹漈遗稿》等。《宋史》卷四三六有传。 郑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夹漈遗稿》爲底本。校以清初钞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刊《函海》本(简称函海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涤愫》是宋代诗人郑樵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涤愫
天命既倒悬,将身费椒糈。
朝行畏日薄,暮行畏龃龉。
娵娃虽见珍,宁嫭心未许。
展转溷餔歠,敢俟庆云举。
译文:
洗净心忧念,
命运摇摆不定,我将自己奉献出。
早晨行走忧虑日光短暂,傍晚行走忧虑阻碍。
娵娃虽然珍贵,但我宁愿保留我的心思。
周而复始的烦扰和困厄,我敢等待庆云升起的时候。
诗意:
《涤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郑樵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的内心感受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人感叹命运的不确定性,他愿意为了天命而奉献自己,不惜付出代价。诗中描述了他在朝行和暮行时的忧虑,暗示了他在逆境中行走的困难和挣扎。娵娃被用作寓意,表示尽管有珍宝可供选择,但诗人更希望保持内心的纯净。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待,他敢于等待庆云升起,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赏析:
《涤愫》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朝行和暮行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在动荡的时代中的困境和忧虑。娵娃作为象征,强调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表达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的勇气和希望,他敢于等待时机的到来,期待逆境能够改变,庆云升起象征着美好的未来。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希望的坚持,展示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