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翅蹋于斯,明君知不知。
域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
瘴雨无时滴,蛮风有穴吹。
唯应李太白,魂魄往来疲。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吊杜工部坟
鹏翅踏在这儿,贤明君王知悉吗?
境内的诗人贵重无比,荒外的土坟低微。
瘴雨无时不落,蛮风有穴呼啸。
只有李太白应该前来,魂魄往来疲惫。
译文:
悼念杜工部的坟墓
巨鹏之翼踩踏于此,贤明的君主知晓吗?
域中的诗人价值非凡,荒外的坟墓卑微。
瘴雨无时不滴落,蛮风却在洞穴呼啸。
唯有李太白应归来,魂魄往来疲惫不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齐己写给已故杜工部的悼念之作。杜工部是唐代朝廷中的重要官员,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诗人通过描绘鹏翅踏在杜工部的坟墓上,表达了对杜工部的崇敬之情,并询问贤明的君主是否知晓并赏识杜工部的才能和贡献。
诗人进一步比较了境内的诗人和荒外的土坟,将杜工部与其他诗人相提并论,将他的价值和地位凸显出来。瘴雨无时不落的描写,暗示了杜工部墓地的荒凉和无人问津。而蛮风呼啸的描绘,则强调了杜工部的孤寂和被忽视。
诗人最后以李白应该会前来吊唁的情景,表达了自己以及其他诗人对杜工部的缅怀之情。整首诗流露出对杜工部才华和功绩的赞叹和怀念,展示了唐代文人对于杜工部的敬仰和尊重。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iao-du-gong-bu-fen7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