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步步随。
郎去苏台云水国。
青青满地成轻掷。
闻君车马向江南,为传春草遥相忆
相忆。
顿轻掷。
春草佳名惭赠璧。
长洲茂苑吴王国。
自有芊绵碧色。
根生土长铜驼陌。
纵欲随君争得。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调笑》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行步步随。
郎去苏台云水国。
青青满地成轻掷。
闻君车马向江南,
为传春草遥相忆相忆。
顿轻掷。
春草佳名惭赠璧。
长洲茂苑吴王国。
自有芊绵碧色。
根生土长铜驼陌。
纵欲随君争得。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看到心上人远行后的情景和自己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描写行人离去的情景开篇,诗人步行跟随着行人离开。行人离去的目的地是苏台云水之国,这里有苍翠的草木和美丽的景色。
接着,诗人把眼前的青青草地比作轻巧的玩物,形容行人的离去使得周围的景物变得不再重要,而是心中对行人的思念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诗人听说行人的车马向着江南行进,这让他更加思念心上人,他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够传达给行人,让他远在他乡的时候也能记起他们之间的情谊。
诗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的思念能像春草一样茂盛,让人闻之就能想起他,而自己的名字却如同珍贵的宝石,愧不敢赠送。接下来,他提到长洲和吴王国,这些地方拥有美丽的风景和繁茂的园林,但与心上人相比,这些风景都显得苍白无力。
诗词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将行人的离去和自己的思念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比喻,诗词传达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