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侍者奔乃师丧诸公以偈乃求题其后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40:49诗人:释绍昙 |  朝代: 宋代 |  16

五逆从前恨阿斧,几思吞并老尸骸。
无端更被人撺掇,愤愤扶锹去活埋。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定侍者奔乃师丧诸公以偈乃求题其后》

译文:
五逆从前恨阿斧,
几思吞并老尸骸。
无端更被人撺掇,
愤愤扶锹去活埋。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释教僧人绍昙所作,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悔恨和对现状的不满。诗中使用了一些隐晦的象征和比喻,下面对其进行解析。

首先,诗中提到"五逆",这是指佛教中的五逆罪,代表着最严重的恶行,意味着诗人过去犯下了极为严重的罪孽。"恨阿斧"则是对自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的表达,诗人真诚地懊悔自己以往所做的恶行。

接着,诗中出现了"吞并老尸骸"的句子,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对罪孽的深深悔悟和渴望洗清罪孽的渴望。"吞并"可以理解为将过去的罪孽完全消化和承担,而"老尸骸"则象征着罪孽的重负。

然而,诗人不仅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表示悔悟,还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怒。诗中提到"无端更被人撺掇",暗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他人的挑唆和操纵,让他心生不满和愤愤不平。

最后两句"愤愤扶锹去活埋"则是诗人对现状的反抗和决心,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扶锹)去改变现状,去埋葬那些不公正和不正义的事物。这里的"活埋"可以理解为将不公正的现象和人们的罪恶埋葬,希望能够为社会带来正义和公平。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罪孽的悔恨与自责,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和愤怒。他积极地决心改变现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公正和正义。这首诗寓意深远,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诗人的思考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ing-shi-zhe-ben-nai-shi-sang-zhu-gong-yi-jizx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