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忆别)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52:51诗人:李流谦 |  朝代: 宋代 |  体裁: 洞仙歌 |  29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
枝上流莺解人语。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平生鸥鹭性,细雨疏烟,惯了江头自来去。
不见鹊桥边,只为隔年,翻赢得、年年风露。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洞仙歌(忆别)》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流谦。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云窗雾阁,尘满题诗处。
在云窗和雾阁之间,尘土弥漫在题诗的地方。
枝上流莺解人语。
树枝上的鸟儿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

道别来,知否瘦尽花枝,春不管,更遣何人管取。
分别之后,是否知道花枝已经瘦弱,春天并不关心,又该派遣谁来照料。

平生鸥鹭性,细雨疏烟,惯了江头自来去。
鸥鹭的天性是在细雨中穿梭,习惯了在江头自由地往来。

不见鹊桥边,只为隔年,翻赢得、年年风露。
不再见到鹊桥边,只因为相隔了一年,频繁地经历着年年的风露。

便学得、无情海中潮,纵一日两回,如何凭据。
就学会了像无情的海潮一样,一天涨落两次,如何依靠依据。

这首诗词《洞仙歌(忆别)》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诗中通过描绘云窗、雾阁、流莺、花枝、鸥鹭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的心情和对时间流转的感慨。诗中的鹊桥象征着相聚的希望,作者的思念之情因相隔一年而加深,而无情的风露则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变迁。最后,诗中的海潮比喻着无法预测和掌控的命运,使人感到无奈和无助。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丽的自然景物与人情离别相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忧伤而深沉的感觉,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事的离合。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ong-xian-ge-yi-biez9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