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5 23:15:15诗人:朱彝尊 |  朝代: 清代 |  体裁: 洞仙歌 |  26

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
不算匆匆别离了。
奈飞龙骨出,束竹肠攒,月额雨持比泪珠差少。
罗囊针管就,络以朱绳,淡墨疏花折枝袅。
中有锦笺书,密嘱归期,道莫忘翠楼烟杪。
枉姑负,刘郎此重来,恋小洞春香,尚馀细草。

作者介绍

作品评述

诗词:《洞仙歌·行舟已发》
作者:朱彝尊(清代)

行舟已发,又经旬调笑。
不算匆匆别离了。
奈飞龙骨出,束竹肠攒,
月额雨持比泪珠差少。
罗囊针管就,络以朱绳,
淡墨疏花折枝袅。
中有锦笺书,密嘱归期,
道莫忘翠楼烟杪。
枉姑负,刘郎此重来,
恋小洞春香,尚馀细草。

中文译文:
船已经启程,又过了许多天调笑。
不算是匆匆的离别了。
可惜飞龙的骨头出来,捆绑竹肠,
月亮额上的雨水比泪珠少一些。
罗囊装着针管,用朱绳绑着,
淡墨勾勒的花朵折枝婀娜。
其中有一封锦笺书,密密嘱咐着回程的日期,
告诉你不要忘记在翠楼烟雾弥漫的地方。
姑娘白白地辜负了,刘郎又来了,
留恋着小洞里的春香,还有些细草残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朱彝尊创作的《洞仙歌》系列之一,描绘了一段离别后再相聚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期盼之情。

诗中以船行为背景,描绘了行舟已经启程的场景,又经过了许多天的调笑。作者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但也认为这次离别并不匆忙,暗示着离别之后的重逢将是更加珍贵的。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飞龙骨、束竹肠、月额雨等形象描述了景物,将离别时的伤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罗囊针管、朱绳、淡墨疏花折枝等形象描绘了书信和细节,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期待和留恋之情。

诗的结尾处,作者以枉姑负、刘郎重来的方式展现了女子白白辜负了男子的情感,强调了重逢之后的留恋和珍贵。诗中还出现了小洞春香和细草的意象,进一步衬托了重逢时的温馨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离别与重逢为主题,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重逢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ong-xian-gep1r.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