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书怀呈富枢密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21:14:04诗人:张元干 |  朝代: 宋代 |  21

耳聋无用问新闻,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渡江今有几人存。

作者介绍

张元干(一○九一~一一六一),字仲宗,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岁随父宦游,尝从徐俯学诗。徽宗政和间以上舍释褐。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爲陈留县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应东京留守兼亲征行营使李纲辟,旋与纲同日遭贬。金兵陷汴,避难吴越间。高宗建炎中起爲将作监,抚谕使,随高宗避兵明州,因事得罪,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右朝奉郎致仕。十二年,胡铨上书乞斩秦桧,贬新州编管,元干在福州作《贺新郎》词壮其行。二十一年,坐作词事追赴临安大理寺,削籍除名。三十一年卒,年七十一。元干爲宋代着名爱国词人,词风豪壮,其子靖裒刻爲《芦川居士词》二卷传世。又有《芦川归来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已残。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增辑爲《芦川归来集》十卷。事见今人曹济平《张元干年谱简编》、王兆鹏《张元干年谱》。 张元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芦川归来集》爲底本,校以清抄残本(存六卷,其卷六、七爲诗,简称残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简称排印本)。新辑集外诗附编卷末。

作品评述

《冬夜书怀呈富枢密》是宋代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耳聋无用问新闻,
矫首何妨目作昏。
痴绝已甘投老境,
背驰宁受乞怜恩。
难陪年少从渠薄,
赖得春回为我温。
京洛交游频检校,
渡江今有几人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冬夜思念富枢密(诗中的受赐官职)的心情。作者自述耳聋,无法得知新闻消息,但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相信目光的向上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事物是更重要的。他坦然接受了年老的境遇,宁愿远离俗世的虚荣和奢望,而不是向别人乞求怜悯的恩典。他感慨自己无法陪伴年轻人在年少时一起经历浮华世事,但他庆幸自己能够在春天回来时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最后,他提到京洛(指京都和洛阳)的交游频繁,但如今渡江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暗示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离散。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耳聋无用问新闻"表达了作者对外界纷扰的漠不关心,他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追求更高层次的事物上。"矫首何妨目作昏"一句表达了作者愿意放弃凡俗的眼界,追求心灵的宁静和卓尔不群的精神追求。"背驰宁受乞怜恩"表达了作者不愿向他人乞求怜悯和同情,而是选择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难陪年少从渠薄"表达了作者对无法与年轻人一起经历世俗繁华的遗憾,但同时,他也庆幸自己能够在春天回来时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最后,作者以"渡江今有几人存"一句,表达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世的离散,反映了岁月流转中人事消逝的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简约而深刻的表达,表现了作者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他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以淡泊名利的态度对待世俗的荣辱。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沧桑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思索和回味的空间,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和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ong-ye-shu-huai-cheng-fu-shu-m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