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作者介绍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中文译文:
董仲舒听说天灾,不合时宜遭受耳闻。无知之人用刀笔,妄指天地万物纷纷。意外之中掌握了阴阳术,却关闭了南和北两道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罗隐对于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思考。诗人以董仲舒作为形象,指出了当时儒生们在面对灾害时的无知和无能。他们只是耳闻一事,却不去研究和了解真相,反而妄自菲薄地批评和指责天地。诗人通过对董仲舒偶然得到阴阳术的描述,表现出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暗示着只有真正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在灾难面前充分发挥作用。
诗歌中南门和北门的闭却象征董仲舒对于外部世界的关闭,意味着他只关注自己的小圈子而不愿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儒生们只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自身的修养和对于社会的责任。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点出了人们对于灾变的无知和无能,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无知和狭隘思维。通过描述董仲舒偶然得到的阴阳术,呼唤人们应该追求知识和智慧,才能在面对灾变时做出正确的伦理判断。同时也启示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不局限于个人小圈子,去认识和探索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