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离骚经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19:01诗人:蔡襄 |  朝代: 宋代 |  22

莫怪灵均恋楚滨,可能臣子外君亲。
精心独去珠无纇,飞语潜来箭有神。
宋玉招魂推意远,扬雄流涕掩书频。
江边自是修门路,嗟苦先生陨此身。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读离骚经》是宋代蔡襄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不要奇怪灵均对楚滨的留恋,这可能是臣子对君主的亲近。
他精心地去了,珠宝没有装饰,他飞快地说话,箭矢有灵性。
宋玉招魂,推测着远古的意义,扬雄流泪,频繁地掩盖书籍。
在江边修行的路上,痛惜先生陨落于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蔡襄对离骚经的阅读和思考,表达了他对楚国和楚辞的深深迷恋和敬仰之情。蔡襄对离骚经的研读是精心的,他将珠宝比喻为诗词的修饰,认为诗词应该纯粹、无华而直接。他相信诗词之言语可以像箭矢一样有力地传达出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具有灵性的力量。

蔡襄在诗中提到了宋玉和扬雄,他们都是楚辞的重要代表人物。宋玉在《离骚》中通过招魂的手法,试图推测出远古的意义和内涵,表达他对楚国的思念之情。而扬雄则在读离骚经时频繁地流泪,掩盖书籍,表达了他对离骚经的深切感动和对楚辞的倾慕之情。

整首诗词以江边修行的路途为背景,蔡襄感叹先生(指屈原)陨落于此,表达了对楚辞创作背后的先贤们的敬意和对他们早逝的痛惜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蔡襄对楚辞的热爱和敬仰,他通过对离骚经的阅读和思考,表达了对楚辞创作背后的灵感和意义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为楚辞付出的先贤们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u-li-sao-jingct8.html

相关文章